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東區工藝育成中心
易昭文
易昭文

榫卯巧技再現古樸自然

床底下藏放著一口阿嬤婚嫁時的老樟木箱,那像是一個神秘的潘朵拉盒子!吸引著好奇的易昭文,他三不五時就掀開把玩,或許童年與樟木的親密關係,讓讀財稅搞數字的易昭文不務正業,一頭栽進古老的傢俱榫接創作天地。

從阿嬤樟木箱說起

易昭文的「禾丰堂空間美學」入口處,用古樸的酒甕串起當門柱裝飾,樸拙的陶甕別具風情;一進屋內,滿室散發出木材芳香,芬多精竄入全身的細胞,令人精神爽奕。室內堆集的木材,都是易昭文「收藏」的老木,一塊塊直立的原木,經過巧思即化做別致的傢俱。

沒有親友或師長牽引,十餘歲時易昭文就對民俗文物產生極大興趣,往內在一探究竟後,他說:「可能與家裡床下的那一口阿嬤的樟木箱有關吧!」不過,經追問發現,易昭文早在國小、國中時,工藝美術即有不俗表現。但他堅持認為,後天的認真遠過於先天的才賦。「我不是學院派出身,所以我必須看很多書充實與研究。」易昭文靦腆中帶著堅毅的神情笑著說。

畢業後,易昭文循著自己的興趣從事古老傢俱收購與買賣,購得的老傢俱多半留下歲月痕跡,想要重覓新主歡心,非得整修門面不可,但要找人整修常求助無門,即便求上了也所費不貲,於是,索性自己拆解、敲打、補修,當起木工來。就在這段拆解、組合老傢俱的過程中,易昭文見識到昔日老木匠的巧藝,進而學習到中國建築的精粹──榫卯,也學會鑲嵌接合的各種木製工藝技巧。

自然傢俱別出心裁

每當為舊傢俱補綴「復生」時,他心裡不禁浮起一些念頭:「何不將這些舊木料重新組合,建構新的生命呢?」於是,他從2003年開始嘗試以榫卯技法將老木料組裝成桌、椅、櫥、櫃等各式傢俱。

天然的木頭有其原始的生命,因此,易昭文堅持不對木料動刀鋸裁切,完成作品的過程宛如男女之情,完全靠緣分,天生一對畢竟可遇不可求,所以,一件作品的完成端靠機緣。一旦機緣出現,幾根昔日鐵道上的老枕木,與木頭電線桿的橫樑組合在一塊,加上牛車木頭輪框的兜合,就成了一張別出心裁的長桌。

堅持自然創作理念的易昭文,也堅持不用有毒化學漆。經過多方查詢,他找到一種安全無害,具透氣性又耐熱耐刮的美國進口水性漆料,做為「自然傢俱」的保護衣,易昭文的「自然傢俱」在環保時潮下更具時代意義。

易昭文試圖在當代工藝中尋找出新的創作思維,以傳統榫卯技術與國際當代工藝接軌,彰顯當代工藝創作的特質。例如,他取用千年樹瘤皮具歷史的價值,保留木材的原貌,僅做部分的小雕飾,腳架用具百年歷史日式房舍中的樑柱,整合出古意盎然又具新意的作品。

獨創性作品受青睞

只有水手可以乘風破浪嗎?只有魚兒能在波濤裡嬉戲嗎?易昭文在心裡如此想著。一具看來像海豹、烏龜頭或蛇的木材,他保留木材原貌,僅局部雕琢如浪花般的鑿紋,加上樸質不搶眼的底座支撐,令整體作品具有光影流竄的動感,亦彷若可馳騁於浪濤中,就成了作品「海」,創意加上因緣際會,每一件作品都有各自的神韻。

易昭文也從中國古典紋飾得到靈感,將如意雲紋做成椅背,頓時間,純功能性的椅子有了古典美感,木頭美麗的紋理更增添了椅子的生命律動,此正足以解釋原本平淡無奇的兩塊木板,在有心湊合下產生動人的風貌,看似無奇卻有禪意。

堅持不裁切原木料的「自然傢俱」,因獨特且原創性十足,許多人視為「藝術品」。透過口碑或文宣的傳達,易昭文的作品頗受青睞,近期,也接受「客制化」訂單,客戶只要告知功能需求及大小,作品則由創作者在自然素材中加入個人思維,自由發揮,所以每一個訂戶都擁有與眾不同的天然傢俱。

除了創作外,易昭文也在社區大學開課教學,他希望透過教學傳遞榫接自然傢俱,讓老祖宗的智慧與美感傳承下去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ntcri.gov.tw/zh-tw/House/Content.aspx?Para=51&Control=10&Page=1
屬性10 : 東區工藝家
瀏覽數  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
評論列表

目前還沒有該資訊的任何評論

發表評論
最多 500 字.
請輸入此驗證碼